香港“双钩”书法家张保声最近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采访。他表示,希望更多年轻人对“双钩”书法感兴趣,传承中国传统文化。 中新社记者 刘大炜 摄
“双钩”书法始于南朝,盛于唐宋,是一种用单线直接写出某种书体的空心字。张保声告诉记者,南朝时没有印刷技术,为了能使名家书法作品得以流传,书法家就按作品原样勾勒出空心字,然后再填墨,让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,如《兰亭集序》《万岁通天帖》《平安帖》等皆由唐宋名家以此方式保留真迹。
出生于“古建筑之乡”广东汕尾的张保声,受身为石刻、微型山水盆雕民间艺人的外祖父,以及从事古建筑、擅丹青的祖父影响,浸润在传统文化氛围中,从小就喜欢涂鸦。初次接触“双钩”书法,是受其外祖父的熏陶。“因我小时候顽皮淘气,只有在写书法时才得到外祖父称赞和奖励。”
张保声说,之所以喜欢“双钩”书法,还有一个原因是其“书写方便,可就地取材”。无论树枝抑或随便一支笔,都可写出任意大小的“双钩”字。经过对大家名帖年复一年的临摹,张保声终于练就了一手“脱影双钩”(即不用临摹便可写成)的技法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。
常言道“见字如晤”。张保声笔下的字,时而飘逸而出,时而劲风斗转,时而连绵不断。不论任何字体,他都熟稔于心,顷刻间一幅“双钩”书法跃然纸上,用独特手法呈现汉字的美感。
1979年,张保声移居香港,从事建筑行业工作。虽然工作繁忙,他仍未放弃对“双钩”书法的热爱。经多年孜孜不倦的研习,张保声在保留“双钩”书法艺术美感的基础上,融各家之所长,不断推陈出新。
在张保声看来,要传承作为国粹的书法艺术,最好的方式是在传续中创新。如今,他的“双钩”书法不仅从最初的整体“双钩”演变出了叠字“双钩”、汉字合体“双钩”,还吸收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韵味,将书与画结合,创造出“字中有画”的“双钩”书法。
在港生活多年后,张保声对香港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情有独钟,更深谙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新定位。近些年,张保声不仅在香港举办展览以推广“双钩”艺术,还远赴重洋到美国、东南亚等地设展,以期让更多人了解“双钩”书法、了解中国文化。每次展览,他的艺术作品都会令观众倍感震撼。
作为“双钩”书法技艺的传承人,张保声更希望年轻人对“双钩”书法感兴趣。他对记者说:“最近几年,我也参加了一些‘非遗进校园’的项目,向香港的青少年学生普及‘双钩’书法等,希望把更多知识传播给下一代,让他们好好认识中国的国粹、了解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。”(完)
12年,有它在,底气在!****** 2011年1月11日 歼-20战机首飞成功 今天 歼-20首飞12周年 12个难忘瞬间 见证“威龙”长空砺剑 ↓↓↓ 2011年1月11日 歼-20一飞冲天 中国航空工业开启“20”时代 从那天起 歼-20的每次出现 都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和震撼 2016年11月 在第11届中国航展上 两架歼-20战机编队亮相 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018年2月 空军发布消息 歼-20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 向全面形成作战能力迈出重要一步 2019年10月1日 歼-20以五机编队亮相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2021年7月1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 15架歼-20战机组成编队 飞过天安门上空 同年第13届中国航展上 换装国产发动机后的歼-20 首次对外公开展示 2022年8月 砺兵台海中 歼-20亮剑台岛周边 海空域实战化联合演训 2022年11月 第14届中国航展 歼-20中降珠海 展示了人民空军对装备的高度自信 参加此次航展的歼-20 全部换装“中国心” …… 从研发、试训 到列装作战部队 实战实训,形成战斗力 歼-20 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 和空军装备的飞速发展 “东西南北中,奋飞歼-20” 如今 中国第五代战机 歼-20 列装越来越多、飞得越来越远 振翅东海、南海和台海的壮美航迹 画出了一个强国强军的同心圆 歼-20总师杨伟说 “装备需要不断升级发展 歼-20也会有1.0、2.0、3.0……” “威龙”到底有多帅? 震撼大图一起感受 ↓↓↓ 有它在,底气在! “威龙”航迹必将更远、更辽阔!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